國際私塾精心培養?中西文化砥礪熏陶



抱鼓石雕刻的神獸為龍的九子之一——椒圖
?文字釋義?
·雖:即使。
·嘉:美好,例:嘉言善行。近義字,令,例:巧言令色、令郎、令嬡。
·肴:熟食。
·旨:通“脂”,指美味。
·膏:指熬出的高湯。
·善:好處,好。善人,君子,賢人,圣人。(真人)。
·困:樹困于囗(wéi),因疑、難而受阻。
·學:通“斅”(xiao四聲),指教人學習方法。


林待秋梧桐湖學校校歌
?詞句釋義?
·自強:自我勉勵。
·離經辨志:離,分析、斷句;經,文章;辨,分辨;志,情志、思想。
·師范:德高為師,身正為范,即“師范”本義。

?思辨?
01.什么是“善人”

從六月開到九月的石榴花(沁園)
林老師:問什么是“善人”?
生:不知。
林老師:我試著解釋。儒家以為,人以德行分。小人,善人,君子,賢人,圣人,凡事從我出發,謂“小人”;能自律不損人,為“善人”,善人就是好人,心念、行為以不害人為道德邊界?!熬印备胖赶饶茏月啥竽芗叭酥?,君子范圍實際包括了賢、圣,君子、賢人、圣人,蓋各有“成色”,修行境界各有深淺,外王之事有大小多少。君子所持之道,即今日所說貴族精神,非是持有權勢、財富。道家或玄家,還有一“真人”,指領悟和洞察自然大道的人。依儒家說法,所謂“善人”即所謂“獨善其身”者?!蔼毶破渖怼狈鞘琴H義,指心志自覺、自省,行為自立、自主?!墩撜Z》、《大學》里哪個詞能符合“善人”、“獨善其身”義?
生:不知。
林老師:《論語》里有“忠”字,這本是個好字,已經被污染了。忠者,盡心盡力修養自己,是對內真誠的功夫。另一個字“恕”,則是講對待他人的:對人盡量寬容(“人不知而不慍”)?!爸宜 敝?,便是講對自己盡量自律,對別人盡量寬容。兩者全了,便是君子了?!洞髮W》里講的“慎獨”一詞,便是“獨善其身”義。善即好,指能道德上盡我本份,便一“好人”。先秦儒家以為,普通人至少要做到“獨善其身”,于人無害,這是對普通人的基本要求,即“有恥且格”——既有羞恥心,也能自我約束?!吧迫恕?,因此可謂有基本道德自覺的人,謂有最低貴族精神者??梢娮鲆弧吧迫恕?,其實也并不容易。
02.討論教學相長

藍藍的天,暖白的墻(沁園)
林老師:同學們怎么理解“教學相長”?
孝全:教、學互補,教、學依存。老師教導學生不會的,然后自學,而后自省。
廷軒:我想到書法里的“筆鋒回轉”,老師教學完后思考教學效果。
林老師:依《學記》原文,“教學相長”是“學學半”義:前一個“學”,指老師教學生學,后一個學指老師自己學,“教人學”是一半,“自己學”是另一半,教人學和自己學,相互促進。廷軒同學講的“筆鋒回轉”很形象,含義可以更疏理清晰。自己不學的老師,是無法教人學的。
廷軒:老師自己學是什么意思?
林老師:老師的工作看似教育學生,實則老師的身份是學習者。老師是先學者,故稱“先生”,比學生更善學、更好學,所以老師才能教學生學。這是一層。老師自己學,是講學習經驗或自得之法,以這個教學生,所謂“授之以漁”,這是第二層。
林老師:同學們認為,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當是什么樣的一種關系?
廷軒答:互補。
林老師:也對,根本上是“共學”的關系,當然也互相促進。比如:學生提出的問題,可以促進老師的學問。優秀的老師,最喜歡學生能提出問題,特別是提出老師不懂的問題?!秾W記》云“因問進學”,不僅是提醒學生的,也是對老師講的的。
孝全:老師可以教學生,那么學生是不是也可以教老師?
林老師:老師作為學生的身份是絕對的,作為老師的身份是相對的。
逸飛:就像孔子所說: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?!?/p>
林老師:對!當仁不讓于師,亞里士多德“吾愛吾師,吾更愛真理”語,同義。
03.教然后知困

白露時節(沁園)
宇翔:“教然后知困”是什么意思?
林老師:“困”,木生于四塞之間,生長受阻礙。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、困難。例如:怎樣能做到因材施教?學生個性不一,基礎不一,學力不一,家庭教養環境不一,差異巨大,老師用一法就會受困,需要因人就材單獨施教。此為“困”。老師的職責主要不是教授知識,而要研究學生怎樣掌握知識,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方法、態度、過程。
04.釋“自強”

美麗的自然景觀(梁園)
興業問:什么是“強”?
林老師:強,從弓,指硬弓,引申為堅韌不拔。有個詞叫“自強”,《老子》云:“自勝者強?!蓖瑢W們怎么理解“自勝者強”?(林老師與逸飛同學掰手腕,三局而兩勝)我贏了,“勝”是贏義,我贏了逸飛同學。是不是強呢?
樂瑤:強是自己贏過自己。
林老師:是啊?!皠偃苏哂辛?,自勝者強”,贏了別人不過是“有力氣”,贏了自己才是“強”。每一個人的內心有兩個“我”:一個是上進的、積極的自我,一個是消極、退縮的自我?!白詮姟?,就是那個上進的我、積極的我,贏了消極的我、退縮的我。
05.至道

于輕柔的細雨中賞荷(梁園)
樂瑤問:什么是“至道”?
孝全:是大道。
林老師:道有大小深淺?!爸痢?,極也,指最深刻的道理,令人豁然開朗的道理。不過注意:“至道”是相對的,不是一成不變的,而是因人而異的,保持好學、善問,能由淺入深,由小至大?!墩撜Z》鼓勵人“好學”,崇尚人“樂學”,《中庸》引導人真誠,無論天生真誠,還是思而真誠,以為都可以“極高明而道中庸”。
整理人 | 十年級 王彭婧茜
排版?| 羅小灰
版權聲明:本文系格魯伯劍橋高中原創作品,文字和圖片版權歸格魯伯劍橋高中所有,轉載需授權。
往期精彩回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