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?月7日夜,蒙格校一4班玉璐小朋友的爸爸推薦,長江少兒出版社蔣璐老師的邀請,與“愛小孩”群家長朋友做了題為《詩歌及教育》的90分鐘分享。整理如后。]
?
蔣璐:
歡迎林校長和各位老師們!
林待秋:
謝謝蔣老師,感謝大家的熱情。我還是用文字吧,方便大家看,我打字速度比一般人快。我就大家的提問做些力所能及的分享,觀點代表個人,請大家指教。
孩子王:
學齡前親子閱讀和小學低年段孩子在學習詩詞時,有沒有必要給孩子逐字逐句講解詞義?還是說僅僅學會吟誦就可以了?
請林校長為我們答疑解惑。謝謝!
林待秋:
第一:親子閱讀的過程是自然學習,孩子通過父母的語音感知和理解。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,遇到不懂的地方自然會問,父母在過程中耐心解釋就好了。白話文逐字逐句講解,毫無必要。
古詩詞不一樣,古詩詞是古典文學,依字成意,直接感知之余,最好也能結合訓詁給孩子講一講,不過這個對老師、家長的要求很高,要有專業基礎。訓詁,過去本就是指“小學”,是很重要的基礎讀書能力。訓詁聽起來陌生,實際上因為漢字是依物象造形的,因而是孩子很喜歡的。
第二:親子閱讀的性質是整體閱讀,逐字逐句講解詞義是碎片式學習,不符合孩子的感知學習的規律。
整體讀書,是個極端重要的概念。有人用“整本讀書”,講的一樣。
特別說一下吟誦。吟誦是對古詩詞的,不是白話文的學習法?,F代人吟誦,是一個復雜的問題,傳統的吟誦要求吟誦者有很高的詩詞修養和音樂能力,普通父母根本不可能做到。用普通話來念好,就可以了。孩子不懂,就給他講。詩詞是情感教育、審美教育、雅言教育,也是集中識字的教育,因而詩詞啟蒙是極好的兒童教育形式,也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優秀傳統教育方式。
蔣璐:
正中我意。
林待秋:
我小時候,母親就教我念唐詩,用的是湘西南的普通話,現在50了,對我還有影響。終生的影響是詩歌的,這個很珍貴。
文君 ?:
林校長,您好!想請問一下除了親子閱讀以外,如何提高孩子自主閱讀的興趣?孩子每天會很期待我給她講故事.自己還不怎么認識字不太主動自己看,六歲半,剛入小學。謝謝!
林待秋:
哈哈,我要批評一下子。兒童的讀書,“自主”二字,比較冷漠。
文君 ?:
洗耳恭聽
林待秋:
兒童的讀書,一定是“親子”的。當然無論大人兒童,講讀書,一是誦讀,二是閱讀(古人說“看書”),但兒童讀書在性質上全是親子的。不要強調給小孩子講自主閱讀。父母的聲音、經驗、讀書中的情感與思想交流,是最重要的。父母當然也從孩子共讀中更受益,發現美好,無限可能,帶來自身的成長。這樣的過程,可以一直到孩子長大。七、八歲,九、十歲,都是挺好的。即使是孩子大了,父母還能保持與孩子共讀的習慣,就太好了。家庭的教育,是自然而然,自成高明的?!盃t前共讀”,是無數杰出人士無限美好的家庭故事。我希望本群的父母都能在孩子未成年時盡量不談自主閱讀,我們可能會失去太多美好。
蔣璐:
聽到林校長這段話,有些熱淚盈眶。一直就是提倡大家親子閱讀!
林待秋:
愛是讀書的動機,讀書反過來豐富我們的愛,使之更真誠,明遠,睿智。這是父母能夠教育孩子的偉大的形式。
小Q:
讓我想起《為愛朗讀》中的父女倆。
蔣璐:
@小Q同感。
一生平安15549095822:
感謝林校長,從孩子兩歲開始就親子閱讀?,F在快堅持不下去了,孩子七歲了,識字量可以經常要他自主閱讀。
林待秋:
所以,這是很好的問題,謝謝。
文君 ?:
親子閱讀我一直非常重視,從小到大從未間斷過,之前一直困惑她不喜歡自己看書。今天豁然開朗,謝謝林老師!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!
林待秋:
格校的父母,很多有和孩子共誦的習慣。更好。有聲音在場。聲音即情感,情感的流動。
蔣璐:
所以格校不僅培養孩子,更是培養家長!
小Q:
林校長,您好!
非常榮幸能向您請教關于孩子寫作能力方面的問題。
我家孩子新升四年級了。有閱讀習慣,但是以科普類書籍或繪本居多。孩子在口述作文或句子時,表達和用詞還可以。但是書面寫作時就去繁化簡,寫得較短又直白,用詞很少,表達更是簡單。
如何讓孩子的書面文章飽滿起來?或者說如何把口語化的文字轉化成書面語言?可以做哪些練習?
林待秋:
寫作是個大題目。古典文學教育,即是寫、說為直接目標。甚至以寫為才能的判斷,這是大家共知的。西方大學錄取學生,也是要主要看寫作,有的還看口語。
寫作有方法。
一、孩子的寫作是從長期的文本里來的?,F在的孩子,口語輸入很多,文本輸入過少,尤其是有價值的優秀經典文本輸入量更少,孩子的寫作自然沒有質量。
二、寫比說難,所以孩子愿意說多寫少,這是自然的事。解決的方法:是堅持日常的寫作練習--不要功利地看待寫作這件事,引導孩子將寫作做成日常,寫多寫少,只要是表達自己,都很有價值。在寫的過程中,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習讀過的文本來寫作。
三、最重要的概念:兒童的寫作,只有一種形式:自由寫作。
為了說明這個讀、寫、自由三者的重要性和效果,我非常愿意分享格校孩子們的在這方面的卓越表現。
(入學一周的一年級孩子)
(最好的寫作表達思想)
(格校一年級)
(格校一年級)
(格校三年級)
(格校四年級)
(格校四年級)
(格校四年級孔子班)
小Q:
受教了如何讓孩子選擇隨意寫寫呢?
小Q:
看得出來還是有大量的積累沉淀才有這么美的文字
蔣璐:
大家收藏,分享結束后可以仔細閱讀。
林待秋:
可以看見“自由寫作”的美好。
小Q:
我能補充問一下嗎?
有的教育者提出即便是經典文學或者著名作家的作品也不是亂讀的。林校長能否推薦一些適合小學低年級共讀的文學作品嗎?
頑石:
自由就是思維。
兩千金:
這主要是閱讀積累的嗎?
兩千金:
四年級那篇文章,寫的真棒。
林待秋:
經典作品可以多看一下兒童年度書評,經歷時空久遠的作品,更值得重視。蔣老師也應當有研究,可以聽聽蔣老師意見。
孩子讀書宜少不宜多,一本就是一本的影響,簡明直接,干凈清澈。端正讀書的心,是第一。
蔣璐:
對,我們單位的《百年百部》就很適合小學生閱讀。本本都是經典。讀兒童文學作品,內心都是純凈的!
小Q:
受益良多
蔣璐:
林校長,我替下一位媽媽提問。她的四個問題是:
1) 小學課本上的詩歌如何拓展?
2) 對于沒有接觸過國學的小學生應該從哪本書入手比較合適?
3) 在做課外閱讀時,從哪些方面分析課文才能更好把握文章主旨(尤其散文)
4) 這個班學生之前沒學過作文,有作文也只是按作文書上抄,已經五年級了,我無從下手,請校長指導。
林待秋:
哈。
1:好的學詩方法,最好是一家一家學,不要像課本上這樣碎片式地學。詩歌的學習,重在感知,避免淺文深教。如果一定要拓展,建議學到了李白的詩,就找李白的其他類似幾首來讀。好在詩歌內容不多,可以做到。
2:我很害怕“國學”這個詞?!堵暵蓡⒚伞肥呛玫闹袊诺淙宋膯⒚勺x本。一是名物,二是聲音。名物培養孩子自然與人文審美,輔助學習人物歷史,聲音培養孩子情感。間接的好處是識字。我自己為《聲律啟蒙》作了詳注,或許可以幫到你。
3:我不大懂這個應試閱讀題,沒有指導經驗。我的看法是:只要有真實閱讀力的孩子,自然能讀懂小篇的文章。不要總在淺水里撈魚,魚兒太小,浪費時間。
4:抄作文書是最壞的方法,一是學習的對象質量太糟糕,二是敗壞了孩子的品性。對于不會寫作的孩子,放手讓他自由寫作,老師鼓勵就好了。實在不愿意寫,引導孩子摘抄就好了。我覺得這不是寫作的問題,本質上是師生關系、是孩子是否受到尊重的問題。只要孩子能說話,會寫字,就能寫作。好與不好,是讀書的質量和量影響的。
銳:
大家晚上好,我的問題是閱讀方面的請林校長不吝賜教。
1.如何幫助孩子利用點滴時間在生活中積累豐富而優美的書面語言?(目前大班,每天都有小任務要完成,閱讀時間少得可憐。再加上興趣班每天半小時閱讀時間很難保證。
2.還有散文和小說適合大班孩子讀嗎?如何進行親子共讀?
林待秋:
讀書有三法(誦、朗、閱),閱讀是其一。杜甫說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”,講清楚了讀書與寫作的關系。不過要特別注意杜甫這里的“讀”是指有聲的讀書,不是“看書”,不是“閱讀”。所以在他看來,最好的讀書,是有聲誦讀或朗讀,不是閱讀。建議堅持引導孩子每天日誦二十分鐘,必見成效。
其次,閱讀。親子閱讀當然也是有聲的。親子共讀的有效,是父母要有真誠心,有了真誠心就不是問題。沒有父母真的忙得一天連半小時和孩子共讀的時間也沒有了,不可能的,所以是真誠心的問題。讀的時候有一點特別重要:就是聲音,從文本里自然流露出來的聲音,自然就具有感染力。
陶潛講“好讀書,不求甚解”,是特別強調聲音的重要性。父母即使做不到聲情并茂,普通人也可以做到自然朗讀:孩子不識字,你一邊讀孩子一邊聽。孩子識字多了,你讀一段,孩子讀一段,遇到生字就即時告訴他。必要時,親子之間自然交流。這樣的親子讀書,就是最美好的,最有效果的。
軒逸:
林校長您好,現在的讀經班的教學方式,都是大量讀而不求其意,你覺得這樣的方式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嗎?對孩子后期的學習有什么影響嗎?
林待秋:
壞教之可怕,以此為甚。孩子這么小,不要去讀《論語》?!墩撜Z》是儒家倫理哲學著作,普通人根本就不懂,何況一個小孩子,教育沒有神秘主義的,是自然而然發生的。
孔子講“興于詩”,孩子的啟蒙教育,從詩歌開始。詩歌可以從淺顯的五言開始,凡讀就要理解意思。孩子不懂的內容,讀了毫無意義,反而有害。
我經常講這個問題,毫不客氣,現時流弊太廣。還見過讓三歲孩子念易經的,觸目驚心。
軒逸:
那如何讀經適合學生呢?小學讀經,需要求其意?
林待秋:
讀經,要有“小學”基礎?!度纸洝吩疲骸胺灿柮?,須講究:詳訓詁,明句讀?!敝袊逃浀洹秾W記》說:太學第“一年視離經辨志?!薄坝栐b”就是要知道字的意思,識字明經。比如:“論”,集言也?!罢Z”:論難也?!罢撜Z”,就是孔子師徒討論人生疑難的集言。
另外,有個大題目:情道關系。孩子從情(感)開始教育,不是從道(道理理性)開始說教。道始于情,由情入道,這是教育階梯。不能反過來。
軒逸:
讀經典對孩子人生有指導意義嗎?
林待秋:
誰懂,誰行,就對誰有意義。我重復古人的話:古代沒有兒童讀經一說。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
軒逸:
謝謝林老師
林待秋:
小孩子讀書,不理解就是禍害他,毀壞他。三個原則:一是理解:小孩子讀書,先是感知,感知就是直接理解。隨著年齡增長,理解力越來越強。二是專精:兒童讀書不必雜亂,讀一本是一本,專而不多,讀一本收獲一本。三是親子共讀,孩子讀書一定是要和他認真交流的。
靈克英語 Joanna:
林校長,好!我家孩子在讀《論語》,幼兒園的作業,我還給孩子講解意思
1.孩子4歲半,讀古詩詞,《論語》是只誦讀嗎?需要理解意思嗎?
2.平時讀書比較多,現在要一個一個的認字嗎?
林待秋:
家長朋友確實可以好好讀《論語》,孩子先不要讀《論語》吧,從淺顯的古詩詞很好。
讀書的結果是自然識字,也可以說識字的目標通過讀書而自然獲得。漢字不多,識580多個常用字,一般文章80%的字就認得了。識1000個常用字,普通讀物90%的字就認得。識2000字,印刷讀物98%的字就認得了。父母自己讀書的家庭,小孩子很快就能這個識字能力。識字的辦法,不是通過拼音,是直接告訴他。父母也不知道的字,查了字典再告訴他。
古人的辦法,多為“訓詁與集中識字法”,依類象形有趣味,背誦下來有根基,識字既悅又快速。讀書之家識字目標往往一年速成。當然古人專門讀文學,不學英語、數學。
小Q:
孩子不認識的字讓孩子自己查字典還是直接告訴他?
林待秋:
閱讀時直接告訴,作業時自己查找。沒有父母在旁邊,自己查字典。有人喜歡用筆記,這是更厲害的方法。比如錢鐘書先生,英文很好,讀書筆記做了700萬,這是很要有長期熱情的。
蕊:
林校長,我們孩子上小學,現在正陪他讀論語,需要給孩子深度解讀嗎?還是了解大意呢?
林待秋:
孩子多大?經書要自己懂才好教孩子。
蔣璐:
接下來是“學習習慣”的問題
Jane:
校長你好,很榮幸認識您!并向您提問,小孩剛上一年級,第一,上課心不在焉,家長有沒有什么在家引導的好方法?從小就是話特別多。每天睡覺沒說話,醒了就開始說。第二,幼兒園教了一些偏旁部首,還有一些簡單的字,現在小學一年級老師教的書法寫法,在家也經常練習寫字,但是寫的格式不怎么好,字體也不怎么好,有什么好的練習方法嗎?謝謝林校長!
林待秋:
嘗試花一整天時間,專心讓孩子把想講的話講完,讓他講到累趴下為止,哈。滿足孩子講話的意愿。然后可以要求孩子聽你講話時專心。這是機會對等。
聆聽是偉大的教育,一切心靈的優秀成長的機會,多從此而來。
寫字之法,正心第一,美育第二。務求橫平豎直,一筆一畫寫漂亮,是個培養性子的好過程。很多家長通過寫字,解決了孩子毛躁的性情。
蔣璐:
見字如見人,我們家轉學的時候老師就只要一本曾經的作業本。
林待秋:
孩子在不同場合說話,是一種社會禮貌。
Jane:
就是小孩每天也在練習寫字,就是長期坐不住
林待秋:
媽媽坐得住,孩子一定坐得住。教育從來沒有急就的,只有“養正”的。
徐琴:
1.選擇公立還是私立是不是要看孩子的性格?私立和公立的優缺點是什么呢?
2.那如果家庭原因選擇了公立,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,如何輔導孩子作業呢,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呢。家長參與過多行成依賴參與過少又擔心作業完不成。
3.孩子畏難情緒多,怎么引導改善呢?
林待秋:
1:教育的好壞最好不宜簡單區分公私之別,這與培養獨立性不是直接的關系,需要具體而論:哪一所學校重視和真正培養了孩子獨立性。
2: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最重要的素養,培養好習慣只有一個辦法:“養”,所以中國的教育哲學只講兩個字“養成”,是“養成”優良習慣的教育。養成教育是一定要父母花時間和耐心參與的:孩子不會自己起床,要訓練他達成;不會認真念書,要訓練他達成;不會清楚講話,要訓練他把話說清楚;不會寫字,要訓練他一筆一畫寫清楚。公立學校提供了最基礎的教育,只有最基本的經費,這是普通教育法規定的。追求更高質量的教育,就需要另外想法子。
徐琴:
那家長通過什么渠道哪些方面去了解學校呢?
林待秋:
了解一所學校,先看老師,其次看家長,其三看孩子,其他的看或不看關系不大。老師要是正常人,家長要是重視教育的,孩子要像個孩子。
蔣璐:
我曾經聽過一位科學家的話“擇??葱iL,校長就是天花板”。分享給了玉米爸爸
.:
哇!認同!
林待秋:
3:孩子成長會遇到很多困難,父母不可以以獨立為名袖手旁觀,要加以指導(親切、步驟、一次教對),鼓勵,放手讓孩子經歷錯誤、困難。孩子的教育,最好的部分是共同經歷,陪伴成長是少不了的。最高的部分是意志,需要重視孩子的歷練。這里面體現的本質是家長有多大的真誠心重視孩子的成長。什么事,比孩子的成長更重要?想清楚了,就解決了。
父母之仁,孩子之福。父母之行,孩子之德。誠者,天之道。思誠者,人之道。這都是講的父母培養孩子的真誠心,是決定性的。
徐琴:
謝謝校長的指導,我得好好消化一下,看怎么在日常中引導
蕊:
夠我消化好多天了
林待秋:
母親做得很了不起的,父親…..父親在哪里,九成家庭的困難。
蔣璐:
果媽“我家女兒現在幼兒園大班,之前我會相對的督促他,讓她養成學習生活習慣,自我感覺算是嚴格,可是看了《小歡喜》以后有點慌亂,管得太緊對孩子也不好,所以想適當放松,讓孩子產生自己的內驅力,可是我發現,孩子自己根本不能規劃好自己應該做的,比如每天練舞蹈,下圍棋之類的。我的問題是作為家長怎樣適時的參與孩子的教育?”
林待秋:
相信自己是最愛孩子的人,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老師,一慈一嚴,文武之道,這是任何普通父母應當有的基本觀念。兒童時期,最關鍵的是“養正”二字:就是從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,培養好孩子的優良習慣。
兒童時期的優良習慣=少年時期的健全心志。這樣的孩子無逆反期,不是每個孩子都逆反的,心理學在這個意義上破產。
如果要選擇一項藝術活動,最重要是選對老師,挑選那種不功利、性格好、懂教育規律的好老師。否則就不能隨便讓孩子學習。
父母相信自己能教育好自己孩子,不必信任其他人。這也是時下非常重要的意識。
LolitaYu:
林校長,您好!
非常榮幸能獲得這個提問機會!我是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,最近孩子上大班了,面臨著以下問題:
幼升小階段是否應該讓孩子超前學習一年級的課本知識,如拼音,算術?我們孩子對學會的知識,如果反復操練和刷題有點反感情緒,作為家長,我該如何處理這種焦慮和問題呢?
林待秋:
孩子即將進入小學,或剛進入了小學,有四件事一定要先做好:
第一是獨立生活的基本技能。
第二是接人待物,怎樣說話,怎樣與老師、同學交往。這是他健康情緒的唯一來源。
第三是讀書與基礎識字,這個就可以贏得所有學科。
第四是提前熟悉小學環境。
蔣璐:
這四句話一定要抄下來。
Jane:
等下來慢慢消化,重要的記下來。
林待秋:
操練的問題可以通過固定的時間來解決。家長愛孩子,就不會焦慮了。如果環境逼迫,就嘗試更換學習環境吧。公立學校班額很大,孩子的重復操練是老師最有效的教學手段。否則無法完成最基本的教學任務。而古典教育為何值得贊揚,因為古典教育就是“一對一的教育”,不是一對一排的教育,這是淺顯的事實。
LolitaYu:
非常感謝林校長的分析,受益匪淺。
蔣璐:
好羨慕格魯伯的家長和孩子們!
丫丫麻麻:
感謝林校長精準剖析解答。
兩千金:
林校長您好,感謝您百忙中答疑解惑,我有幾個疑惑想請教:
1、如果孩子習慣不好,學習習慣、飲食習慣都不好,怎么培養好的習慣?
2、很多小學1年級的課程幼兒園已經學了,小孩子都會了,需不需要在1上的時候,給孩子教1下的課程?
3、古文、英語、興趣班,都花時間,該如何平衡呢,一年級,興趣班報幾個合適?
林待秋:
1:兒童教育四原則:親切、一次教對、步驟、養成。習慣尤需要日積一善,直至養成。
2:課程優先,好的一面是孩子有自信,不好的一面是孩子會提前“自滿”。我回答不了好與不好。
3:低年級的孩子,是基本習慣和品性培養。愛敬父母、尊敬老師、友愛同學,是最重要的教育。學科學習,可以多與老師交流,掌握情況,必要時鼓勵、支持。
格校有個必修課體系+書院體系,前者提供同一學習內容,后者提供300種課程體驗,基本滿足所有家長選擇。給孩子挑選課程,是一種必要的規劃,體現了父母教育目標和價值觀,做好引導和挑選,挺重要。
莎莎:
林校長,你好,關于孩子升小一,到底如何擇校,像我們屬于外地定居,沒有學區,沒有關系,是不是有必要到名校就讀,父母在校附近租房(前提還是有關系才行),目前周圍不少人找關系入讀,很糾結,也很疑惑。請林校長解解惑。
林待秋:
擇校根本上是擇自己的教育價值觀。你想要什么樣的教育,思慮清晰,目標專注,行動認真,就可以開始擇校了:你會發現,后面的一切都極其簡單。假如看中了非常昂貴的教育正是你要的,你會毫不猶豫地賣掉房子。如果你看中了格校,哪怕在上海,也會跑過來。
JOHN:
辛苦林校長了,如此精辟準確耐心的解答。
莎莎:
確實,一個好的學校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。
JOHN:
這是一個教育家的樣子!
頑石:
@玉米爸爸你有感受
林待秋:
不敢,大家都是教育家。
兒童大學a羅蘭:
感謝林校長的分享,結緣格魯伯真的很幸運!
排骨湯下面:
林校長,您好!我小孩現在讀的是華德福幼兒園,將來想讀格魯伯小學,是不是要先讀格魯伯的預備班?如果不讀預備班直接上一年級會不會跟不上?
林待秋:
今天蔣老師是談讀書,咨詢學校,以后到學校來。
莎莎:
謝謝林校長,補充提問一點,就是格校對戶口或房子有要求嗎?畢竟兩個孩子,壓力還是挺大的。
兩千金:
請問格魯伯有入學考試嗎?
蔣璐:
@林待秋感謝林校長今晚的分享!關于入學咨詢的問題,我們后期可以跟進下一次分享!
莎莎:
特別感謝林校長和各位老師。
蕊:
@林待秋感謝林校長今晚的分享!
小Q:
@林待秋感謝林校長今晚的分享!林校長辛苦了!我們受益非淺
頑石:
@林待秋提前祝林校長教師節快樂
蔣璐:
讓我們把最熱烈、誠摯的感謝送給林校長
蘭馨:
謝謝林校長賜教。
?余成玲:
很受益,謝謝林校長
JOHN:
我選對了學校
錢兜兒:
感謝林校長今晚的分享,林校長辛苦了!我受益非淺
蘭馨:
微笑無聲,但有感恩。
排骨湯下面:
感謝林校長的教誨!
林待秋:
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