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與格魯伯”校慶征文
為什么如此珍愛格校?
董一帆媽媽 / 一(1)班
遇到格校,如有神助
我有天生的過敏癥,從小到大,每換一個地方,就會被蕁麻疹、濕疹、內分泌紊亂引起的滿臉痘痘等等此類的過敏癥狀折騰半年以上,這一次,也不例外。
不過,幸運的是:我已走上了“心靈探索、內在成長”的道路,我知道:我所謂的“天生的過敏癥”是我自己的潛意識造成的,是因為我從小就害怕改變、害怕“發生”,所以我的心很抗拒改變、很反對“發生”。
我的老師說:“所有的改變,都是好的,都是推動下一步更圓滿的契機;但凡發生,背后必有一個特別的意義、必是一份愛的禮物?!皳Q掉舊有”的潛意識,帶著這種新的信念,我的心漸漸地變得安靜、柔軟。靜待花開… …
遇到格校的那一天,我清晰地知道這次“發生”所帶來的禮物到了,這份禮物太過珍貴了,我很珍惜,以致于收到兒子入學通知的那一刻,我關上房門痛哭流涕,兒子緊張地跑進來問我:“媽媽,你怎么了?我好擔心?!蔽冶饍鹤诱f:“哭有很多種,我這種哭是高興?!?/p>
這份禮物太過珍貴了,我很珍惜,以致于第一次參加“校長見面日”,不是去考察咨詢,也并沒有疑問,只是想去感受一下這所以愛為名的學校及大愛的林校。見到林校的那一刻竟激動得語無倫次,想表達的感激、選格校的緣由,都說不出來,只剩滿腦子的感動。
為什么如此珍愛格校?未完待續。
為什么如此珍愛格校?
“為什么如此珍愛格校、非它不可?
是不是很早就知道格校、并深入了解過?”
最近被問及最多的,就是這個問題。
因為我毫不掩飾的喜歡和珍惜,
還有不畏任何客觀條件的篤定和堅持,
似乎需要一個很合情合理的解釋,
這樣才符合邏輯,這樣才正常的嘛。
看,
是不是像極了一個“電腦程序”,
如果不按照這個既定的程序走,
你就是“中病毒了”,
也就是“你瘋了吧”。
看,
這就是這個社會的集體潛意識!
我們成了批量生產的機器人……
是的,
我反這個社會的集體潛意識,
我更愿意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。
其實,
我們每個人的內在,
都有一個最高指揮官,
他(她)才真正懂我們。
如果你愿意了解格校,
你接下來走的每一步,
都更接近你的內在。
因為格校從外到內、點滴之間,
都在敲開你的心門、走過你的心靈。
我與格校結緣的第一步,
是讀了林校長的
“為了孩子的自由學習”這篇文章,
其中“自由”二字讓我心潮澎湃、熱淚盈眶。
這筆劃簡單的“自由”二字,
我們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呀,
讓孩子自由學習,
那更是“這輩子,想都不要想的啦”
哈哈… …
我們是被“應試教育”
嚴格訓練出來的一代父母,
我們的父輩、父父輩
更是被各種條條框框所束縛,
我們早已習而慣之,
所以,
我們的孩子被
摧著走、逼著走、推著走… …
各種趕、各種擠、各種不適。
你卻說:
沒關系,不要掉隊才好。
因為,只有這樣,
才安全,才安心… …
所以,
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
談“自由教育”,
呵呵,此處只適合“呵呵噠”。
可是,
這么難、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
就是有人想。
他不僅想了,他還做了;
不僅做了,還做得很好。
我一直堅信:
我的孩子將來優秀不優秀、成功不成功,
世俗標準根本判斷不出來,
他內在的幸福感才有資格說話!
而那個內在的幸福感,
也許是兒時的每聲晚安,
媽媽都會講的那句:
“兒子,不論你聽話還是不聽話,
成績好還是不好,媽媽都愛你。
媽媽愛你,沒有條件!”
又或許是兒時在某個失意的角落,
爸爸溫柔而堅定地說:
“你大可勇敢做自己,爸媽負責來愛你!”
更可能的是在學校,
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的時光,
感到無力的某個時刻,
有個老師微笑著走近,輕聲地說:
“同學,不要害怕,
你是有選擇的。你可以的?!?/p>
被學校真正地看見和尊重,
然后,鼓勵你去選擇、鼓勵你去體驗。
即使跌倒,也被鼓勵。
因為自由,就是允許你犯錯。
童年不允許犯錯,難道想留著它長大么?
格校是真正地把孩子
當作一個生命、一個獨立的個體、
一個有思想、會思考、懂選擇的人
一樣來尊重。
試讀?日,
是讓孩子自己來體驗,
讓孩子自己來選擇、自己做決定。
面試,
我注意到了,其實面試的是家長。
林校長在回答每位父母提問之前,
總是會反問一句:
“你到底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?”
是的,
我們到底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?
每位父母都在這個問題上頓了頓… …
我們習慣了用頭腦思考、判斷,
而這個問題,
我們用頭腦根本回答不出來,
因為它直問我們的內心最深處。
這個答案必須很真誠、很誠實。
而真相我們又不敢承認、又不敢面對… …
有時候,
我們真的需要停下腳步,靜下心來,
偶爾問一問內心:
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
人間很值得,我們慢慢來…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