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格魯伯東山幼兒園全體教師齊聚一堂,認真聆聽格魯伯語言文化有限公司睿智博學的程老師講解的《論語》第九篇《子罕篇》,共同學習研討國學經典。雖然我園已經開展了多次《論語》學習,但每一次老師們都是全程積極參與,熱情高漲,當老師們開始學習《論語》的時候,慢慢發現,其實它并不是高不可及的,我們學習《論語》,可以切身地去感悟孔子平凡、經典、樸素而又溫暖的智慧,令我們終生受益。
孔子認為,要成為真正的君子,首先要有堅強的意志,堅定的信念,這種意志與信念,不會因威脅而動搖,不會因利誘而放棄,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其志也”。他經得起考驗,扛得住打擊,道路越是坎坷崎嶇,步伐越是穩健從容,打擊越是頻繁沉重,斗志越是高昂激越,“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。面對挑戰,能坦然接受,面對挫折,能矢志不移??鬃邮沁@樣自我期許的,更是如此自我實現的。正是因為秉持了這種信念,孔子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,都做到了堅持一貫的立場,投入不懈的努力。正氣磅礴,大義凜然,為儒之大者提供了現身的說法,為生之意義做出了生動的詮釋。應該說,孔子“不可奪志”的精神,對后世志士仁人的人格塑造與鑄就,曾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。
意志的堅強,信念的堅定,并不是自以為是,孤芳自賞。如果是這樣,那就意味著自我膨脹,自我封閉,就不免犯偏激、走極端的錯誤??鬃拥膫ゴ?,在于他既堅持原則,明確立場,又杜絕固執,反對僵化,所謂“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”,即從不憑空揣測,決不絕對肯定,從不拘泥固執,決不自以為是。能夠欣賞他人身上的優點,“吾見其進也,未見其止也”。能夠寄希望于未來,“后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”!由此可見,在孔子那里,堅定立場與博采兼容并不矛盾,堅持信念與擇善而從并不對立。因此,孔子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,“吾有知乎哉?無知也。有鄙夫問于我,空空如也”;善于改進自己的學習,“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”。這種從不自滿,摒棄驕傲的態度,實在難能可貴,它是孔子追求完美的動力,也是孔子超越他人的緣由。
對于我們教師而言,我們對《論語》的學習一直沒有間斷,對孔子的崇高境界固然無法企及,但是,“雖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,更應該成為我們永恒的信念,成為我們永恒的愿景!今天程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學習與探討,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,專業的解答,使老師們對《論語》學習中遇到的疑惑迎刃而解,認識漸漸清晰。學無止境,學無涯,求知也無涯。